在基隆港西北側以天然海蝕洞穴著名的仙洞巖和佛手洞,這兩個景點就在同一個區域,遊客來到這裡都會拜訪這兩個景點。
仙洞巖,相傳有仙人在此修行得道而得名。在日據時期,很常出現在旅遊手冊,當時被推為基隆八景中的其中一景。根據文獻,以前這裡可以聽到海濤的回音,隨著基隆港築港後,現在無法聽到海潮聲。
雖然,現在無法聽到海潮聲,但是仙洞巖裡面的洞窟一線天及山壁上文人的遺留的字句,值得一逛。附近還有佛手洞,來場洞窟探險。
在基隆港西北側以天然海蝕洞穴著名的仙洞巖和佛手洞,這兩個景點就在同一個區域,遊客來到這裡都會拜訪這兩個景點。
仙洞巖,相傳有仙人在此修行得道而得名。在日據時期,很常出現在旅遊手冊,當時被推為基隆八景中的其中一景。根據文獻,以前這裡可以聽到海濤的回音,隨著基隆港築港後,現在無法聽到海潮聲。
雖然,現在無法聽到海潮聲,但是仙洞巖裡面的洞窟一線天及山壁上文人的遺留的字句,值得一逛。附近還有佛手洞,來場洞窟探險。
因緣際會下,需要經常拜訪基隆,對基隆也越來越熟悉的感覺。
聽到「流浪頭」這個地名,覺得特別有趣。細查之下,才知道流浪頭泛指基隆現在的中山三路、復旦路、中華路一帶。在復旦路上開了至少三家以上的沙茶咖哩熱炒店,流浪頭的位置,離基隆市中心約10分多鐘的車程,外地觀光客很少會特定到這裡,於是這裡藏著只有基隆在地人才知道的美食,隨著網路介紹後,慢慢這裡的在地小吃也開始被挖掘出來。
這次基隆在地的朋友,推薦復旦路上的三德沙茶牛羊肉店。
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不開車,飲酒過量有害身體健康。
走訪幾次基隆後,發現部分的基隆老屋慢慢地被整個重新整理成新空間。在正濱漁港對面的GONG YU,原本就是老房子經過整理後,成為一棟可以辦展覽、活動到餐飲等不同用途的場地,特地不用中文命名,就是不想因為名字而侷限空間的使用。
這次在GONG YU參加釀酒師黃彰琦Nelson的「精緻您的品味釀出您的風味」精釀啤酒體驗課程,認識及品飲基隆在地精釀啤酒和DIY出屬於自己風味的啤酒。
對基隆八斗子的第一印象,不外乎是海科館、漁港邊停靠的漁船及漁港邊的海鮮餐廳。
在八斗子餐廳中對環境、食材友善的八斗邀友善餐廳。老闆對前往用餐的客人全部採預約制,有多少客人預約就備多少料,為客人設計的足量的料理,達到食材零浪費的標準。如果突然想前來吃飯,肯定會撲個空。
如果預約前來的客人,提醒一下不妨準備環保餐盒,如果吃不完的食物,還能帶打包回家繼續享用。
在基隆和平島東邊、三面環海的八斗子,東邊緊鄰著新北市的瑞芳。來到這裡除了有頗具人氣的潮境公園、望幽谷外、海科館等景點,有時間不妨走到海科館對面的容軒步道,這裡保留不少舊時台電的北火電廠舊宿舍遺跡。
八斗子是昔日台灣首座由填海造陸方式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的所在地,在日據時期是台灣發電量最大的發電廠。北火電廠在1983年除役後,1997年基隆市政府向台電租用廠址,北火電廠裡原有廠房改建成海科館。
而原本北火電廠的舊宿舍區,台電員工隨著電廠除役後離開宿舍,容軒園區裡面除了有非常好走的容軒步道,非常棒的觀景平台和公園。非常適合全家人到這裡野餐。
隱身在基隆海大學生活動中心的複合式咖啡廳「像極了愛情.人文共享空間」,是當地人或海大學生到此喝下午茶聊天或是參與藝文活動。
雖說是咖啡廳,店長將這裡定位成一個基隆當地藝文交流的共享空間。這裡除了提供甜點、咖啡和茶飲外還提供場地舉辦講座。學生活動中心出身的咖啡廳,不馬虎的餐點,整間咖啡廳的餐廳評價五顆星優良評價,耀眼到忘記旁邊還有貴族世家。
旅行的時候,除了在地美食外,我很喜歡探究地方的故事,旅行前從網路資料或是書籍做初步了解外,透過參加在地的文史小旅行,沿路的導覽講解,讓我對在地的文化歷史有更進一步了解。
參加基隆和平島公園「共島季」和當地文史工作團體雞籠卡米諾(Keilang Camino)合作的深度小旅行,雞籠卡米諾是由基隆在地青年組成的專業解說團隊,整個走讀行程,約半天的時間就可以走完。這次沒有報名到共島季小旅行,可以考慮到卡米諾的網站,看有沒有類似的導覽行程出團。
和平島文史散步路線: |
在和平島公園裡面早上可以晨泳、走步道享受世界級的海景及在餐廳享用下午茶,也可以帶孩子來這裡玩沙戲水。園區裡內的遊客中心,提供沖洗的空間,讓大家游泳、玩水後可以清洗一下,當然也有一般相關旅遊諮詢資訊和販賣文創商品。而2、3樓也有餐廳入駐提供餐點,在公園裡的餐廳,可以選擇室內,享受店家精心布置的用餐氛圍,也可以選擇在室外享受海風和陽光及遠眺基隆嶼。